close

作者為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愛爾蘭共和國的國家身份,靠的是瓦雷拉(Éamon de Valera)。瓦氏熱心於民族主義,在都柏林著名的黑石學院接受古典教育,個人擁有的權威來自非凡的自我意志力。當1912年愛爾蘭向英國爭取自治法案失敗後,他投入政治活動,參與激進的愛爾蘭志願隊,1916年復活節起義時當指揮官,事敗後被抓,但是他被看作穿制服的平民,經釋放被視為幸存的高級軍官。1918年東克萊爾的國會選舉,他參選獲壓倒性勝利,開啟一條通往領導人之路。當時新芬黨大勝,宣布愛爾蘭是獨立共和國,英國不承認,但是當地分離運動讓英國感到頭痛。1921年英國勞德·喬治首相邀請愛爾蘭領導人談判和平,簽成英愛條約,將愛爾蘭島南部26個縣從英國獨立,成立愛爾蘭自由國,因此該國將愛爾蘭人建構為天主教徒、白人和蓋爾人的國度,但是它僅為大英國帝的自治領,無法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以致瓦雷拉反對該條約的「帝國」條款,認為這是從屬關係,於是他領導革命共和人士和認同英愛條約人士打起內戰。瓦雷拉反對英愛條約是基於國家主權,這一直在型塑他的政策,所以英愛條約變成國內政黨政治分界線。不過,瓦雷拉基於實用主義,相信投入體制的現實要比保留對英王宣誓更重要,所以他組建共和黨(Fianna Fail),以反體制的角色參與1923年和1927年大選,在後者該黨進入國會,取代新芬黨成為最大反對黨,等到1932年大選共和黨贏得國會多數,首次一黨執政,瓦雷拉總理開始以變革英愛條約體制為已任。1937年共和黨再度執政,時值英國愛德華八世退位引發危機,瓦雷拉趁機為共和國的建立推出憲法修正案,將英國君主從憲法刪除,以泛稱的愛爾蘭(Eire或Ireland)作為新國名,並且修訂對外關係法,將愛爾蘭在大英帝國的代表由英王轉成由愛爾蘭總統在政府建議下任命,以及他可以簽署國際協定,接著當年7月再提出新憲法付諸公投,75.8%的投票率,贊成者計68萬5105票,勝過反對者的52萬6945票,於是瓦雷拉成為摧毀愛爾蘭自由國的領導人,他所建立的忠於祖國的憲政共和國,免除國家內部可能多年的衝突。其次,30年代英國經濟戰的壓力,雖然造成喪失3%的國民生產總值,但是英國估算錯誤,歸還愛爾蘭港口,瓦雷拉便在二次大戰宣布中立,令英國丘吉爾首相感到厭惡。以瓦雷拉的看法,中立主張除了避開歐洲戰爭、避免新共和國和北愛爾蘭之間產生內戰,還可以利用宣稱英國可能侵略以增強「反英」情緒,當外交上與英國分得越開,不就有真正的獨立和主權,所以中立有如「主權的試金石」,令愛爾蘭抵制英國霸權呈現出非常獨特的模式。總之,瓦雷拉是一位天生的保守主義者,視國家獨立是一項原則。他除了是武裝革命者,更多的是政治家,他能從自己所引發的意識形態緊張局勢中脫穎而出,領導能力憑藉的是智慧和機伶,不是超凡的魅力(charisma)。更多論壇文章 從日本的「災」看台灣的「轉」 浪漫情歌還是「約會強暴」?女權界限在哪? 蔡英文站到第一線 從D&G歧視爭議,看「筷子文化」的隔閡與偏見 九合一選舉中的新民意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qgkpzq339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